5月7日,上观新闻客户端发布了《解开“绿色生产”背后的转型密码》新闻稿,分部相关工作情况入选刊登,现转载如下。 
跨省跨区绿电交易 为绿色生产保驾护航 电流飞速流淌,从广西出发,跨越山川,奔向上海。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3月7日,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正式落成,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上海,上海石化、巴斯夫、科思创等数十家重点企业参与交易。为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简称“国网华东分部”)积极配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参与交易方案的编制,协助上海交易中心做好用户需求排摸和交易方案宣贯,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企业为何需要绿电?一方面,这是积极践行“双碳”目标、推动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于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产品碳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可上海本地资源有限,如此庞大的需求,该如何满足?国网华东分部将目光投向了安徽、新疆、内蒙古、广西、黑龙江等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的地区,打起了“跨省跨区绿电交易”的主意。 看上去,这不过是一笔“你情我愿”的买卖,但真操作起来,不仅要在确保电力稳定输送的前提下解决两级电网调度和运行的问题,还要充分考量不同省份的市场规则,找到“最大公约数”。 如何破题? 2024年7月1日,长三角电力市场暨省间电力互济交易启动会在上海举行。21天后,长三角富余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省间互济交易首次启动,国网华东分部抓住机遇,积极建立绿电交易常态化连续运营机制,在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9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稿)》正式实施,明确“推动跨区跨省优先发电计划中的绿色电力,优先通过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方式予以落实”。 10月17日,依靠政策与市场协同机制以及北京电力交易中心“e-交易”平台,国网华东分部再一次完善华东区内省间绿电交易机制,在秋季光伏大发、用电负荷较低时期,组织安徽18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和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的44家售电公司及3家电力用户参与交易申报,最终成交电量达5000万千瓦时,实现华东区域首笔跨省绿电交易,也是国家电网范围内首笔区内购方多省市跨省绿电集中竞价交易…… 就是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中,国网华东分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全国首笔跨经营区绿电交易中厚积薄发。 “今年年初,国家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为跨省跨区新能源市场化交易注入了强劲信心。我们将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的核心方向,深化绿电交易机制创新,不断完善配套保障机制,构建典型案例与示范引领,联合地方政府和跨国公司开展‘100%绿电园区’试点,力争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国网华东分部相关负责人说。 |